互联网、信息技术等与零部件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零部件产品的转型升级,零部件行业正在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。在跨界与融合的大背景下,把握住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脉络,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。
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
伴随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,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与生产研发能力在持续提升。一方面,国际零部件巨头的“本土化”战略推进,有效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功能和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;另一方面,我国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升级,积极参与全球竞争,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(2015~2016)》(以下简称《蓝皮书》)数据显示,2015年,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17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2464.7亿元,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。
此外,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也是中国零部件行业在发展中的一大亮点。8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15年研发支出数据显示,86家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132.14亿元,与2014年的125.98亿元同比增长4.89%。动力总成方面,中国自主品牌逐步掌握了缸内直喷、涡轮增压、高压共轨等技术;变速器方面,自主品牌也逐步实现了AT、DCT、CVT等变速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,部分产品已经成功投放市场。
对此,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现东说:“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,零部件产品的个性化和性能化逐步提高,因此在研发层面,零部件行业的整合将朝着通用化、标准化、电子化、智能化、轻量化等方向发展。”
仍面临核心技术缺失挑战
“虽然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,但整个行业仍存在着数量多、规模小、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。比如电控等关键零部件还不能自主研发,部分上游基础产业关键原材料、原器件、装备等还依赖进口。”师建华指出我国零部件产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,“因此自主企业必须重新梳理,动态调整企业战略、产品和技术方向,重新审视发展之路,对现状和趋势进行有效评估。”
诚然,尽管中国汽车零部件在产业规模、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,但行业整体发展依然落后于整车,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,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面临严峻考验。
以自动变速器行业为例,我国大部分自动变速器市场被合资及外资企业占据,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较小。虽然DCT、AT、CVT等自动变速器都有相关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,但部分核心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,已上市产品可靠性仍待提高。
同时,自主零部件企业采用兼并重组、合资合作、海外并购等方式加速全球化发展,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零部件企业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,自主零部件走出去,遇到的问题比较多,应该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。首先是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,第二是实现现有技术的升级和突破,第三是要结合实际,并把相关服务加以跟进。
新兴零部件产业发展步伐加快
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,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相关零部件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,在产品技术、可靠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。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,基本形成了以动力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系统为主的产业链条。数据显示,2015年,我国动力锂电池产量达到15.45GWh,同比增长277.67%。
与此同时,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也在迅速发展。自主零部件企业和IT企业纷纷加速布局,力图抢占技术与市场高点。“我认为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,尤其是信息技术与IT技术领域,国内外差距并不大。”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周舟表示,自主零部件企业有条件迅速实现转型升级,开发出相应产品。
博世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表示,从行业发展来看,今年有很多IT企业进入整车与零部件行业,大家普遍认为汽车行业还有很多潜力可挖,还有很多产能可以利用,还有许多弱者可以进攻,还有很多强者可以追赶。这也说明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,企业要做好现在,迎接未来。“博世一直认为竞争促使企业进步,促使行业健康发展,所以我们非常欢迎非行业内的人士参与到竞争中来。”
随着安全标准和需求的提高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,驾驶辅助相关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。少数自主品牌和高校开始为商用车提供小规模的ADAS零部件,比如东软集团、清华大学等。很多国际整车厂都宣布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初步时间是2020~2025年,可见,未来ADAS产品将逐渐成为汽车标配。我国整车企业也非常重视ADAS系统的市场应用,多家整车厂在未来新车型中都计划配置ADAS系统。预计未来两三年,ADAS系统在自主品牌车型上将进入使用高峰。
《蓝皮书》指出,未来我国将成为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,至少保持15%的增长速度。预计到2016年年底,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。同时,通信娱乐系统是汽车厂商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,嵌入式车载信息系统的发展尤为突出,渗透率从2010年的33%上升近17个百分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