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给的或许不是“反馈”,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“建议”

发布时间:2021-07-22

“反馈”这个词在职场中运用得太频繁了,看起来每个职场人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。为什么今天我还要写这篇文章来和大家聊聊“反馈”这个话题呢?是因为在近期的项目访谈中遇到的一位管理者让我有感而发,原来“反馈”对一些人来说,是一个“熟悉的陌生人”,大家看似对它熟悉,却没有真正理解反馈的意义。


邮件配图0408-1.png

对“反馈”的误解


在最近的一个项目访谈中,我们遇到一个管理者,我们暂且称他为A先生。A先生年轻有为,由于过去优异的工作表现,加上他在公司的一些培养项目中表现出色,成为了目前他所在层级的管理者中最年轻的一个。如果剧情顺利开展的话,A先生现在应该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更高的目标,和团队一起攻克一项项有挑战性的任务才对,然而,A先生上任大半年来,他的管理工作开展得并不顺遂。 


在访谈中可以明显感受到A先生的不自信,他近期最纠结的,莫过于和员工的沟通问题了。他提到不久自己发现一个年轻员工的工作状态不好,于是就好心给了这个年轻员工一些反馈。可是,年轻员工并不“领情”,让A先生很郁闷。实际上,类似的情况已经过很多次了,A先生经常主动找到自己的员工给予反馈,但大家的接受度总是不好。 


在我看来,一个管理者可以经常找员工进行沟通是一件好事,但要是经常发生沟通效果不佳的情况,其中必然有一些大家都没注意到的原因。在我和同事也访谈了A先生的部分下属后,似乎发现了主要原因所在。原来啊,A先生提供的所谓的“反馈”,在员工看来经常不在点子上,也就是说,A先生虽然经常主动给员工反馈,但他所反馈的内容,并不是基于对员工的理解,更多是自己的判断,所以在员工看来,A先生的反馈并不是他们需要的。其实他们都觉得A先生是个好主管,只是在“反馈”这件事上,A先生似乎还有待提高。


 从A先生的事情中可以发现,虽然我们平时都在强调“反馈”,但很多时候大家对这个词的理解是有所偏差的,就像A先生一样,他为员工提供的其实并不是反馈,更像是“建议”,并且这个“建议”还显得一厢情愿,自然达不到A先生期望的效果。 


除此之外,大家对“反馈”的另外一个误解是将它和“回复”划上等号。举个例子,当你给自己的下属发了一封重要的工作邮件后,你也许会这样对下属说:“我发了一封邮件给你,之后你给我一个反馈吧。”假如下属告诉你:“我已经收到邮件了,我会好好看一下内容。”请问,这是反馈吗?也不是,它只是一个“回复”。 


你看,大家很熟悉的“反馈”一词,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简单,你以为自己给的是反馈,实际上你只是给了一个“回复”,甚至是一厢情愿的“建议”,起不到任何效果。 


那真正的反馈是什么样的呢?它有着特定的意义。


邮件配图0408-2.png

“反馈”到底是什么?


在这里,我就不咬文嚼字了,用一句话来概括,“反馈”是信息,是可以帮助别人审视当前行为是否偏离目标的信息。从这句话中你就能看到,“反馈”是有着自己特定意义的,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信息那么简单,更重要的是,这个信息是基于对方的目标而提出的。


 根据这个定义,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A先生提供的所谓“反馈”,他提供的是信息吗?是信息,这些信息是基于他个人的观察和判断而产生的。那他提供的是可以帮助下属审视行为的信息吗?看上去是的,但实际上并不是,因为下属并不觉得A先生的信息能帮助自己去审视行为是否偏离了目标。所以,A先生提供的不是“反馈”。 


如果A先生想提供反馈的话,他需要做什么呢?他首先要清楚这个年轻员工本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,或者想要做到什么样的表现,接着再去了解对方最近遇到了什么事情,需要什么帮助等等,这样的话,A先生所提供的反馈才能有助于年轻员工审视自己的行为。换个角度也是一样的,如果你想主动寻求别人的反馈,那就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,这样才能根据别人所提供的反馈来改善自己的行动,并且依靠改善的行动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。 


所以,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,最近的3天里,你给予了他人多少“反馈”呢?你给予的真的是“反馈”吗?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,你会进行哪些改善呢?定期思考这几个问题,是有助于我们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“反馈”能力的。


邮件配图0408-3.png

“反馈”时既要对事,也要对人 


经验后我发现,“给反馈”这件事真的是个技术活,不仅要对事,而且要对人。是的,你没看错,平时我们经常体长的“对事不对人”在“给反馈”这件事上是不适用的。具体该怎么做呢?我从三个方面来跟你讲讲: 


1.“关系”是反馈的基础 


无论你是寻求反馈还是给予反馈,和对方的关系是反馈成功与否的基础。在真实的职场当中,很多人会忽略反馈中“关系”的重要性。这个“关系”并不是指工作中存在的同事关系、上下级关系或者师徒关系,而是专门适用于反馈的关系。 


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。假如我是你的上司,我也清楚你的目标和现状,但在我给你反馈的时候,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,请问你心里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?但如果我调整一下态度,即便我是你的上司,但我并不是以上司的身份给你反馈,而是以一个了解你情况的朋友的身份给你反馈,你的感受又如何呢? 


我想说的是,在反馈的时候,你一定要关注到和对方的关系,尤其是在你给反馈的时候,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们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,这样才能更加确保反馈可以被接受。可千万别小看了“关系”的重要性,我在工作中见过太多沟通和反馈失败的例子,不是信息质量的问题,而是忽略了“关系”的重要性。 


2. 反馈事实,而非判断 


由于“反馈”是根据对方的目标和当前的行为给出的,因此,在反馈的时候,你需要关注事实层面的信息,而不是急于把自己的判断或想法说出来。关注事实有什么好处呢?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接受反馈的一方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,帮助他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是那样的状态,为什么会那么做。 


曾经的我在给予反馈的时候就忽略了这一点。之前我要给一个在大家眼里非常内向的同事提供反馈,我就没有关注到事实层面的信息,而是在反馈时直接给出了我的判断,我和对方说:“我知道你很内向,我觉得在必要的时候,比如说在会议上有人挑战你的观点时,你要更加强势一些。”这个并不是反馈,谁说内向的人一定要强势才好呢?况且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,不代表对方会接受。事实上,我的同事最后也没有接受我那次所谓的反馈。 


假如我现在有一次机会可以改善我当时的反馈,我一定会跟对方说:“我发现在会议上有人挑战你的时候,你说话就变得支支吾吾,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呢?”指出这个事实,更加有利于对方洞察自己的行为,进而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。 


3. 反馈过程中也要关注对方的情绪 


刚才说的“反馈事实”是针对事情的,那这一条就是关注“人”的。按照我刚才说的,无论你和对方的地位是多么悬殊,在反馈当中,大家的关系应该更加平等。既然关系是平等的,我会建议你也要将注意力多放在对方身上,要关注对方在反馈过程中的情绪状态。 


假如你有过生气或者伤心的经验的话,你会发现,当你陷入这种负面情绪的时候,你是听不进别人说话的,你甚至还可能曲解别人的好意,进而伤害到一段关系。在反馈中同样如此,假如一方的情绪受到影响,那么反馈的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。“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事情”一直是AEL管理自信所强调的,也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。 


当你是接受反馈的一方,你很有可能会因为听到对方的反馈后而影响到你的情绪,当你的情绪受到影响的时候,我很建议你直接告诉对方,让对方为你留出调整情绪状态的空间,或者和你讨论引发你情绪的原因。如果你没法直接告诉对方,也没关系,你可以先记下对方所给出的反馈内容,待情绪缓和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反馈,看看会不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考。 


当你是给反馈的那一方,就更要注意这一点了,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,在给反馈的同时也留心对方的情绪变化,很有可能会让你和对方发现一些大家过去从来没意识到的问题,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相信你所给出的反馈,一定是高质量的。


如果你对“反馈”这个话题有自己的思考和简介,欢迎随时和我交流。同样,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相关的挑战和困惑,也欢迎点击下方链接并填写基础信息,我们的顾问会尽快与你联系

https://jinshuju.net/f/ldIxYi


在线咨询
留言
提交成功
确定